联系我们

名称:汉口殡仪馆

地址:武汉市黄陂滠口枫橡咀村天阳路特1号

联系电话:027-87833638

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农村殡葬改革,农民有话要说

发布时间:2019-04-12 16:23:06  浏览次数:

殡葬改革施行火化以来,农民从最初“想不通”,有抵触,到现在完全接受,得益于当地政府广泛宣传,持之以恒地抓落实,以及实施补贴政策,如今,农民知道,死人不能与活人争土地,现在农村房前屋后,田间地头,山场林地到处都是墓碑、坟头,确实感到震撼,农民也开始觉悟了。


一、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

每年清明节扫墓归来,农民在一起闲聊,对山区山场“白化”(石碑)现象十分震惊,满山尽是白色汉白玉墓碑,有些坟墓就在居民房前屋后,道路傍、田野里散落着坟墓。“照这样发展下去,子孙后代可能无地可耕了。”这是农民发出的感慨。农民直观地感觉到,死人在与活人争土地,对死后火化的殡葬改革平静接受了。人们明白“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”的道理。
二、建设公益性公墓。

殡葬改革,死后火化,还得“入土为安”,然而,现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几乎为零,都是盈利性公墓,少则10000元左右一墓穴,多则十几万元一基穴,加上火化、骨灰盒费用,死后没有四、五万元,是无法在公墓安葬的,农村认为“死不起”,要是有公益性公墓就好了。现在农民不在乎火化还是棺葬了,在乎的是花多少钱,据我了解,一些公墓墓地还有上涨趋势,还在上涨,农民希望大力建设公益性公墓,让丧葬费用真正降下来!

三、尊重乡风民俗。

在我们当地,老人去世后,容许停尸三天,设灵堂吊唁活动,举办丧事仪式,除了火化,废除“二次葬”习俗之外,过去风俗习惯基本保留。人们也看开了,人死如灯灭,没有什么灵魂存在,死后厚葬,不如生前尽孝。在殡葬改革中,还有一部分农民认为,乡风民俗必须尊重,该保留的,能保留的应该保留下来。

农村殡葬改革,老人们开始接受了,年轻人更是接受树葬、海葬、不保留骨灰。农民殡葬改革还必须广泛宣传,常抓不懈,采取惠农政策,顺应民族风俗习惯,因地施策,建设非盈利性公墓,让火化成为一种农村新葬俗。